新闻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临沂市金泰混凝土有限公司 >  新闻中心 >  新闻详情

分“圾”有道 变“废”为宝 河东区探索装饰装修垃圾分类处置“三化”路径

< 返回列表
来源:转载 所属分类:行业动态 发布日期:2024-01-12


河东区抢抓“临沂市获批首批全国35个、全省4个建筑垃圾治理试点之一”的契机,深入探索装饰装修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以“有序削减存量、规范管理增量、加快构建全过程监管”为目标,建立起“源头分类减量、智能运输监管、终端资源利用”的装饰装修垃圾处置模式,在装饰装修垃圾治理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全省城市管理工作典型案例。





“垃圾围城”危害凸现  “精分细拣”势在必行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我国城镇化发展已步入中后期,但“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开发建设方式尚未根本转型,建筑垃圾产生量居高不下,不仅占用大量土地堆放,处置不当还会产生有害成分和气体,污染地下水、土壤和空气。据测算,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年产生量超过20亿吨,是生活垃圾产生量的8倍左右。以临沂市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中心城区面积不断扩大,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房屋装修等产生的建筑垃圾剧增,受终端处置能力和处置成本等因素影响,大量建筑渣土、拆迁垃圾及装饰装修垃圾等建筑垃圾被简单堆放处理,占用土地、影响空气、污染水域,成为城市“伤疤”,影响市容市貌。2018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临沂市作为全国第一批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城市之一,河东区作为全市首个装饰装修垃圾分类处置试点,紧紧围绕“减量排放、规范清运、有效利用和安全处置”试点任务,大胆探索以“源头管理、运输过程管理、末端处置管理”全过程管理的装饰装修垃圾治理之路。

图片



践行“链式”管理思维  构建“三化”治理体系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聚焦源头、中端、末端三个关键环节,探索出了减量化、智能化、资源化“三化”体系,率先在全省走出一条装饰装修垃圾全链条处置可行路径。





聚焦乱倾乱倒,源头治理“减量化”

针对居民乱倾乱倒的问题,首创装饰装修垃圾全分类制度,根据不同材质对垃圾精准分类,着力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的产生。一是构建“政府+物业+群众”多方参与机制。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装饰装修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河东区装饰装修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审批流程、处置体系、进度安排和工作责任,并将装饰装修垃圾分类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强化小区物业公司管理主体责任,指导17家物业公司与业主签订《装饰装修垃圾分类收集协议》,明确7项投放要求、5条注意事项。创新社会动员参与机制,在小区各处张贴装修垃圾分类的相关提醒,发挥“网格+微信群”作用。动员业主和装修人员免费领取9种颜色垃圾归纳编织袋,每种编织袋根据所装装修垃圾的不同类别,设置不同大小,并表明装修垃圾类别和编号。二是首创装饰装修垃圾全分类制度。由于国家省市对装饰装修垃圾如何分类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出现了大量的可回收、不可分解垃圾,增加了后续处理的难度和成本。河东区从“细”处着手,突出精准分类,按照用途和材质,将装饰装修垃圾分为直接回收利用类、再利用类和危废类3个大类,废纸箱、金属、废塑料、废木板块、混凝土块、轻质砖石、废保温材料、废石膏及其他物品9个小类别,在全省率先构建起“全分类”体系。三是实施“三定一建”模式。严格设置分类投放指定区域,在全区共建设了112个标准化装饰装修垃圾暂存点,对垃圾集中收集处置,实行定时、定点、定人管理,确保垃圾精准化投放收运。比如,在新城吾悦华府地下车库物业管理区域,建设2处封闭式装饰装修垃圾暂存点,明确收存时间为上午9点到11点,下午2点到4点,由新城物业管理人员将垃圾登记入库。




聚焦监管单一,中端运输“智能化”


传统对建筑垃圾车辆的监管,采用的多是上路巡查、线索举报等方式,不仅治理难度大,而且成本高。河东区创新信息化手段,探索“云监管”,有力提高了监管效能。一是强化车辆运输登记备案管理。将装饰装修垃圾运输企业及车辆纳入登记备案管理,为所有运输车辆安装视频监控和前端信息化监管设备,纳入市建筑垃圾扬尘治理在线监控系统监管。小区物业公司选择登记备案的合规企业及车辆,将居民分类投放的装饰装修垃圾根据类别运送到试点建筑垃圾处理厂。目前,全区备案运输企业4家,运输车辆52台。二是严格实行全封闭运输。针对混装混运的问题,建立健全分类垃圾运输系统,全面推行新型全密闭环保型渣土车辆,统一车身颜色、车厢尺寸、外观标识,按照交警部门审批的运输路线进行清运。根据各社区装饰装修垃圾产生总量,合理确定分类收运频次、时间和路线,实施全过程闭环管理。相较于传统无封闭运输,全密闭智能车可24小时全天候无尘运输。三是创新“四点一线”监管。接入全市建筑垃圾在线监管平台,建立施工地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停车场、建筑垃圾消纳场(商砼站)和建筑垃圾运输路线“四点一线”全过程、智能化监管体系,实行全域、全链、全时管理。通过对车辆运输的在线监管,及时发现建筑垃圾运输过程中重车运输不盖篷、不按运输路线行驶、不按核准地点处置等违法行为并第一时间推送至执法人员。同时,利用轨迹回放和车载视频等功能,实现对抛洒污染违法违规行为处罚的追溯取证,大幅减少车辆违法违规运输处置建筑垃圾行为。




聚焦低效回收,末端处置“资源化”

针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集中度偏低等问题,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推进模式,全力推进建筑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一是建设市场运作体系。架构政企合作“彩虹桥”,积极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引入再生资源型企业参与垃圾处置。临沂蓝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临沂蓝泰)是河东区2015年成功招引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特许经营企业,专注于资源循环利用与新型环保材料综合研究。由其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装饰装修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设备,全权负责垃圾转运、处置工作。在废塑料处理上,积极招引落地中绿再生资源项目,占地40亩的一期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二是推进再生利用技术攻关。加强校企科研合作,临沂蓝泰与同济大学成立建筑垃圾和装饰装修垃圾利用研究院。针对“和天然石材骨料相比,再生骨料抗压能力不强、耐久性能差”这一难题,与山东大学等合作研发的“废弃混凝土全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项目,实现3D打印定制建筑制品,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首创将建筑垃圾加工后生产的再生骨料应用在大气扬尘治理,扩大了产品的应用场景和范围。三是构建末端分类处置机制。针对装修垃圾一般只能回收砖石混凝土类的装修垃圾这一问题,临沂蓝泰积极引入新技术,新增年处理能力30万吨的装饰装修垃圾生产线,采用全封闭及半地下设计,配合GBP袋式除尘器,有效降低了噪音及粉尘污染。对混凝土块、轻质砖石、废保温材料、废石膏等4类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加工生产再生骨料、透水砖、混凝土等建材。废纸箱、废金属、废塑料、废木板块等4类可回收利用垃圾,进入废品回收渠道处理,可回收可利用的直接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运往生活垃圾焚烧厂焚烧处理;对少量危废物品,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安全处置率提高到100%,资源化利用率由最初的12%提高到65%以上。

图片



“垃圾围城”危害凸现  “精分细拣”势在必行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河东区建立了“定点分类投放、统一收集、集中运输、分类处理消纳”的收运处理模式,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装饰装修垃圾治理体系,试点经验已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有效助推了“双碳”目标的实现,创造出了多方效益。





生态效益不断放大

试点工作之前,河东区新建和老旧小区在装饰装修过程中年均产生3.2万吨的垃圾,私拉乱倒、简易堆放、扬尘污染等乱象严重。试点工作之后,装饰装修垃圾随意倾倒、随意回填等违规行为有效减少。辖区内原来的3处装饰装修垃圾“堆场”,经规划建设后变成“口袋公园”,让群众“推窗见绿、漫步进园”。2021年,累计处理装饰装修垃圾15万吨,根据国家标准测算,可以实现碳减排1万吨以上。另外,建筑废弃物再生材料替代天然资源生产建材,可有效节省天然资源、缓解资源紧缺。以临沂蓝泰河东站的年处理能力150万吨为例,150万吨建筑废弃物得到利用,可节省天然矿石资源100万方,可减少取土180万立方米,节约耕地约270亩,节约堆放废弃物占地120亩。




民生效益稳步提高


2021年以来,河东区新交房11个小区(社区)全部实现装饰装修垃圾分类处置,中心城区人居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智能化装饰装修管理平台、收集箱应用全区推广,数字化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当前,在泰鑫东望府、万科新都会等35处小区,新城吾悦广场、果润邻里2处商业综合体投入的82座智能化收集箱已正式运行,大幅减少了过去因运营时间管控所造成的夜间扰民现象。垃圾抛洒、滴漏等问题投诉率同比下降88%,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分类成本较试点之前未分类处置的174元/吨降至120元/吨,有效节约了垃圾处置财政资金,削减财政支出约三分之二。临沂蓝泰通过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综合处理制成再生产品进行销售获益,上缴税收达489.6余万元。使用再生骨料代替传统绿网覆盖拆迁工地,使用寿命延长1倍,单次费用成本由原来的15元/㎡降为4.3元/㎡,年均花费由原来的9000万降为2556万,真正实现了建筑垃圾资源的良性循环利用。

图片



下一篇: 没有了